首页 > 女生 > 浪漫青春 > 转学的新校花对我厌恶至极

三月四日 关于左在綣的新情报

转学的新校花对我厌恶至极

  

三月四日 关于左在綣的新情报 其一

“嘿,班戈洛·比尔,你这是把谁杀了?”——保罗·麦卡特尼 约翰·列侬 《关于班戈洛·比尔的漫长故事》

——————————————————————————————————————————————————————————————

第二天,三月四日,也就是星期四。

是距离双休日还隔着一个星期五的日子。

这时候,如果是怀抱有乐观的心态,就可以将星期四认为是“距离双休日只隔着最后的一天了”,因此也能精神焕发、积极向上。

当然,如果是怀抱着与此相反的悲观态度,就有可能将星期四认为是“距离双休日还剩有两天”,从而失去干劲、浑浑噩噩。

这就是所谓的“沙漠旅人与水的问题”——

“在沙漠里长途跋涉的旅人,发现了半杯水,这时候乐观的人就会觉得十分幸运,‘哇塞!居然还留有半杯水!’,而悲观的人却只觉得无比绝望,‘晦气!居然只有半杯水。’”

说到底,这不过是心态的问题而已。

然而,如果要向吴天吴询问这个问题,那么,恐怕他只会这么回答——

“半杯水就是半杯水,无论是兴高采烈也好,垂头丧气也好,这都是无所谓的事情的。”

“那只会是半杯水,就算再怎么兴致昂扬,那半杯水都不会多出一毫升。再怎么灰心丧气,水位线也不会降低一毫米。”

“不,其实也不能这样说。如果在原地浪费太多时间照顾自己的心情,沙漠里的太阳就会继续将液态的水转换成气态。”

“到时候就连半杯水都没有了——除非有人能通过气态水补充水分。”

“所以说,与其在那里浪费时间,让宝贵的水被太阳蒸发得更多一些。还不如抓紧时间赶紧去补充水分。”

如果将这个问题等量代换到“星期四”的问题上来——

“星期四?哦,就是星期四啊,一个星期的第五天。”

“虽然我是不太明白为什么‘星期一’不是一个星期的第一天,既然不是一个星期的第一天那为什么有资格叫做‘星期一’呢?

“也无所谓就是了,这就是所谓的约定俗成吧。”

星期四。

这是一个星期的第五天,距离一个星期结束还剩下包括当天的三天时间。

这是从宇宙诞生之后所流逝的无数时间中微不足道的二十四小时,是宇宙全体向着绝对虚无的热寂终局所前进的二十四小时。

“荒诞不经,荒唐滑稽,真是胡言乱语。”

······

这天上午,吴天吴收到了来自江水糼的纸条。

“递纸条,传说是在发源于古希腊时期。同样是传说,在学堂上,苏格拉底滔滔不绝地谈论辩证法,柏拉图和色诺芬就在下面递纸条聊乌托邦。”

“当然,这是戏言而已。”

“然而,递纸条作为一个类型奇特的益智运动,广泛受到十八岁以下的青少年欢迎,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在此项运动中,参与者双方将在高压管制和严密监视之下,共同进行默契的配合,由此将能够体验到渗透着紧张感觉的刺激、成功后的喜悦,或者是失败后的处刑。”

“从这一点上来看,这样的运动和乔治·奥威尔笔下的角色们在big brother监视下所做的事情,这两者之间或许有异曲同工的相似之处。”

“顺带一提,如果想要灵活展开递纸条运动,首先需要发起者具备十分高超的观察技巧——第一点,同时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需要观察老师的动向,查明底细,看准时机,眼疾手快。”

“第二点,这也同样是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发起者选择好恰当的行经路线,这就需要发起者必须颇具人缘,能够调动同学冒着风险去传递纸条。与此同时,虽然此类在课堂上用纸条传递的信息一般都不会十分机密,然而如果被旁人偷看的话却也有可能大大不妙。”

“对发起者有严格的要求,却也并不是说对接受者要求就会比较松懈。接受者需要与发起者配合默契,收取纸条的时候必须不动声色、面色如常、气定神闲,宠辱不惊······”

就这么胡思乱想着,他自己也觉得滑稽过了头,于是将注意力转移回到纸条上·——

不,完全和纸条没有半点关系了,连纸块都算不上是。

江水糼给他传了个笔记本过来。

“······”

事已至此,已经演变成了这个局面,即使是他,也感觉自己找不到什么言词来吐槽了。

他已经可以想见江水糼将会如何在这个笔记本里施展她漫溢出来的文学才华与想象力了。

初步略测,江水糼的创作只有五页纸,虽然是超过常理的长度,然而也比他预期的程度要好一些。

······

将江水糼的慷慨陈词阅读完毕,这已经是上午的第三节课中段。

即使给自己做了充足的心理准备,然而意识到花费了这么长的时间,吴天吴仍然是吓了一跳。

虽然他从来没有以为自己属于拥有快速阅读技能的那个类型。

然而,虽然他对于自己的阅读速度没有信心。可五页纸的文章花费了三节课时间,这怎么说都只能算在江水糼头上

“这家伙写的是什么二十一世纪的分析哲学著作吗?”

说是哲学等级的难以理解,这当然是夸大其词。

从事实来看,“江水糼的表述含混不清”却也是存在的。

字当然不难懂,艰深奇僻也算不上。语句通顺而且流畅,说是富有文采都可以,给语文老师看见恐怕会被直接选送成为参赛作文。

即使如此,即使这是一篇措辞严谨、行文流利的优秀文章。然而,这篇文章在传递信息的效率方面,却有着完全的缺陷。

“这家伙的知识领域已经扩展到了密码学的范畴了吗?”

将所有重要的信息一并揉碎打散,然后完全按照自己心情,任意散落在文章里每一个间隙。

总而言之,就像是世界大战时期对着敌军暗号一筹莫展的情报员,吴天吴经过了数小时的艰难历练,才终于完成了解密工作。

他只觉得自己如同一个与猛犸巨象勇猛作战的远古人一样精疲力尽。

然后,他决定将其中的要点归纳下来。

以下摘要:

有关于左在绻的转学原因的假设二与假设三,也就是“左在绻在学校人际关系不佳”与“左在绻在学校作恶多端”这两点,江水糼的情报网络都没有搜集来足够的例证。

虽然有关于家庭情况的信息是左在绻自己主动透露,然而那也只是小学时候的左在绻了。

根据江水糼打听来的情报,左在绻在初中阶段的三年里,以及高中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她都没有能称得上关系密切的同学。

虽然不知道小学生时候的左在绻究竟是什么样的性格,但从“她会主动向同学告知家庭状况”这一点看来,应该不会是太内向的性格。

然而,在初中时期的性格改变,让获知她在初中一年级以后信息的难度陡然上升。

岂止是上升而已,完全是变成了不可能事项。

关于初中之后的左在绻,江水糼几乎没有打听来多少有价值的情报。

像是迷雾,像是深渊,像是不可名状的火焰。

所以,这边进行一下初步的归纳,就是左在绻在小学升上高中的时候,在她的身上发生了不为人知的事情,这也导致了她性格的改变。

当然,或许也存在着“因为成长了,所以不太想和他人接触”这样的可能性。然而,如果要对这种小概率事件都锱铢必较,那么归纳的工作可就真的没完没了了。

结论。

1、左在绻在小学与初中之间的夹层时间里,发生了一些事情(未知),而且导致了她在初中以后的性格变化。

2、关于左在绻的转学原因的解谜,仍然没有太多进展。

“有价值的信息仅有一点,也就是左在绻的性格发生过巨大的变化。”

他对自己念叨着。

嗯。

没问题。

百分之一百的没有问题。

历经了与猛犸巨象的殊死搏斗,他终究完成了对江水糼加密作业的解密工作。

没有任何谜题得到解决,反而还在往谜题的赌注上层层加码。

如果“关于江水糼的谜题”是什么作品的剧情,吴天吴几乎要为作者感到担心了。

“现在信马由缰地设置谜题,到结局的时候就只能不管不顾、放弃自己,然后乱写一通。”

“结局会不会是时间轮回、因果循环之类的呢?”

“比如说——‘在时间的最初,一切的开始,担负罪孽的主角回到了这里,毅然决然地对自己的母亲痛下杀手’之类的展开。”

在上午仍然还有闲暇进行胡思乱想的吴天吴,却不知道在下午时候将会有什么样的事情将会到来。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