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 > 浪漫青春 > 转学的新校花对我厌恶至极

三月四日 座位更换

转学的新校花对我厌恶至极

  

以前听说过一个说法。

“不再对换座位感到期待,就是长大成人的第一步。”

实话说,吴天吴认为这种类型的话语,这些都是可以套用同一个模版,然后进行批量生产的。

例如,“不再询问人什么时候会有所成长,就是长大成人的第一步。”

诸如此类。

然而,即使是对这样的话语不以为意,他却也赞同“对更换座位抱有期待”只是小孩子时候才会有的行为。

期待和漂亮的女同学成为同桌,期待以此为契机发生一些青春故事······

“啊,真是孩子气过头了。”

当然,他或许是没资格说这种嘲讽的话语了。

毕竟,在高中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在这一整个学期里的绝大部分时间,准确说来就是从第一次更换座位之后,他一直都和江水糼是同桌。

江水糼,样貌方面的评价暂且不提,在性格方面,抛却她身上偶尔的脱线和臭屁,江水糼的性格恐怕找不到其他更多的缺点了。

正是他的相反存在。

正是他扭曲人格的矫正形态。

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班主任老师在一整个学期里都安排了他和江水糼作为同桌。即使是平时在心底总爱对班主任冷嘲热讽,然而,对于这一点,他仍然是抱有感激之情的。

然后,高中一年级的第二学期,座位的排布在学期的开始重新回到了随机排布的状态,也就是单人单座、按姓氏排列。

就这样,他失去了自己坚实的盟友和亲爱的挚友(存疑)江水糼。

虽然不至于感到茫然无措,然而在左在绻突如其来地导致了事态恶化之后,他不免开始想念江水糼。

他开始期待座位的更换了,或者说,他祈祷着能够重新与江水糼成为同桌。

当然,现实情况肯定是事与愿违的。

即使不需要墨菲定律发生作用——全班总共四十二人,从数学概率上来看,他能够与江水糼成为同桌的概率实在说不上多高。

从另一方面讲,座位的更换却也不是一个纯粹的数学问题。人为的因素,也就是班主任老师的意志在其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这是什么青春恋爱喜剧,如果班主任老师深谙恋爱喜剧之道,在第一次更换座位之后,他的同桌理应毫无疑问地会是左在绻。

百分之一百,在恋爱喜剧之中,这是必然事件。

走投无路的作者肯定会将这一次的契机作为转折点。

男主角和女主角毫无交集的话,别说是恋爱了,其中连喜剧的要素也找不到,恐怕会变成一个性格病态的高中一年级男生在不断自言自语的局面。

“不,如果是恋爱喜剧的话,果然还是希望江水糼是女主角。”

“虽然无论怎么看来,我都不应该是男主角就是了。”

于是,怀揣着这样自暴自弃的心态,在开学第一周星期四的下午,忐忑不安的吴天吴迎来了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的第一次座位更换。

从结果论而言,这有一个好消息,此外另有一个坏消息。

“啊嘞嘞,难道说这是吴天吴同学吗?真是巧遇啊,啊哈哈。”

脸上挂着愉快的笑意,江水糼把自己的桌子推到他的身旁。

“你这开场白太生硬而且刻意了。”

自然而然一般的举动,吴天吴帮着搬下摆在江水糼桌上的书箱,顺带一提,里边没有半本与学习搭得上边的书。

“这是我的全新口癖啦。读者可不会对没有口癖的角色感觉印象深刻哦。”

“太功利了,你一天天都绞尽脑汁到底是在考虑些什么没用的事情?”

“呐呐,吴天吴同学就没有口癖吧?不仅没有口癖,而且还几乎没有特点吧?这可是很糟糕的情况了呢,会不会变成‘女性角色都特点鲜明,结果男主角却是个白痴暖男’的局面呢?”

“男性是货真价实,白痴我也勉强能够承认,但‘暖’这个形容与我之间半点关系都没有。”

“哎呀呀,不要着急,吴天吴同学,我会帮你想一个优秀的角色口癖的。”

江水糼就直接在过道的半途开始了思考,左右晃动自己的脑袋,像是在翻找自己大脑的记忆角落似地。

“别晃脑袋了,再这样下去就要变成浆糊了。”

“叮咚!”

江水糼突然停下晃动,欣喜地睁大眼睛,此外给自己配上了夸张的效果音。

“呐呐,你看这个怎么样。‘我才不是什么都知道呢,我只知道我知道的。’”

“麻烦还是闭嘴吧,这样下去我们会收到律师函的。”

一边进行着这样十分具有法律风险的对话,吴天吴顺手帮江水糼留在过道上的桌子摆进位置里。

重新和江水糼成为邻座,这当然是好消息。

然后,这是好消息之中的一点瑕疵。

江水糼是他的邻座,但不是他的同桌,同时也不是前桌、后桌、斜向桌此类的曲折关系。

江水糼的座位就在他的旁边,却跟他有着一线之隔。

需要解释的话,当然也没什么离奇曲折的要素,只不过是学校改变了座位排布的方式而已。

此前是单人单桌或是两人并桌的形式,而现在则是以六个人作为一个小组的形式,大概就是三个桌子对着三个桌子的排列形式。

这也不是什么新奇的组合形式了,在此前的初中阶段他就有经历过这样的组合。

他只是没有想到到了高中时期,学校还会突发奇想地使用这种形式组合座位。

江水糼不是他的同桌,也不是他的对桌。如果需要清晰定义的话,他们两人应该算是“背对背桌”的关系,也就是不同组之间的相邻座位这样。

然后——

坏消息。

左在绻跟他在同一个小组。

虽然不是想象一下就会感觉不寒而栗的面对面位置,但左在绻也确实跟他在相同的小组里。

如果哪位老师兴致所至,想贯彻一下小组学习的方针,他就势必要与左在绻直接接触了。

这样想想,果然还是同样的不寒而栗啊。

“如果这是什么青春恋爱喜剧,这位作者未免有些贪得无厌了。”

然而不是,他终究需要考虑现实性的要素。

他需要为接下来的日子考虑这些。

现实性要素。

首先,他环视小组人员构成。

总共六人,男女比例为一比二,也就是两名男生、四名女生的配置。

他已经不是会在意和男同学要好还是和女同学要好这种事情的年纪了。

事实上,他和男同学与女同学的关系都是等量齐观的糟糕。

然后,小组里初他之外的唯一一名男生。

“检索,搜寻,记忆调取”

不是显眼角色,不如说是属于低调的那一类型。

虽然低调,然而不是阴郁的那种类型。

信息检索完毕。

得出结论,不是麻烦的角色。

左在绻以外的三名女生。

“检索、搜寻、记忆调取”

其中一位是班上爱好交际的显眼角色,然而也不是刻板印象里的玩咖类型。

如果套用之前那一套含糊不清的分类模式,她应该是属于现充集团和学习集团之外,是leadership类型的角色。

人望、声誉之类的人际关系的高阶信息,他是从来没有在意过,但这位女生确实在班级里有相当程度的知名度。

得出结论——组长角色。

“ok,看来已经确定会有人去扮演组长角色了。”

实话说,他还在担心,小组里所有人都害怕麻烦,所以导致组长的选择只能用抽签这种草率方法。

他无法想象自己去担任这种麻烦的职位。

剩下两位女生。

虽然用“剩下”这种词语来形容,似乎是十分不礼貌的行为。然而,从他的角度来看,这两位女生的确都不属于特点鲜明的范畴。

就这样将这两位女生草草归为一类,这样也会导致印象模糊,果然还是需要加以区分才可以,万一认错人的话可就不是小事了。

“检索、搜寻、记忆调取”

其中一位成绩好一些,另一位在更加注重社团的活动。

“有这种程度的区分应该没有问题了吧?”

他在心里为两位女生做出区分,并且分类标号完成。

“啊啊,接下来的学习生活就请你们多多指教了。”

这样社交性的话语,当然也只是他内心的自言自语而已。

学习方面,他当然是毫不在意的。

然而,不再多加努力的话,恐怕连生活方面都要被殃及池鱼,这样可就不妙了。

假如使用伟大的希区柯克的“bomb under the table”手法——也就是桌底炸弹手法——在此时,沉浸在无所谓之中的吴天吴,他没有想到自己担心的事件会到来得如此之快。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