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 > 浪漫青春 > 吾号镜水

9.对于他的歉疚

吾号镜水

  

高三生活是看似紧张而又单调的——如果你只盯着作业、知识、卷子……别人的情况我不清楚,反正我无法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嘛,大家当然知道这是夸张的说法,我初中的数学老师陈大帅有句话经常挂在嘴边:“人是要逼出来的。”这个观点我也赞同,只是我有时囿于过往的成绩,执着于现在脚踏的泥潭——不仅自责于当初能力不足,不能一跃而过,或者不注意看脚下,还一定要把鞋底、裤脚的淤泥都擦干净了,才肯继续大踏步向前。

虽然这个性格对我消极影响比积极影响来得更多,一开始意识到这一点时,还会有点自我厌弃,但现在不会了——说穿了,这样人格的我,如果性格中没能保留一份偏执,后面的路在我眼里,可能就不是羊肠小径,而是直接一横深渊了……

当然了,这等深刻的问题还没到讨论的时候。数学问题有时都整不明白,我也不是文科生,思考什么人生哲理?

既然刚才提到了数学老师,自然大家猜都能猜到,我这波要介绍哪一位了吧?

“上课。”

“起立。”

“同学们好。”

“老师好。”

“坐……今天我们还是接着把昨天的圆锥曲线,椭圆没讲完的要点讲完……”

张老师,张和良,性格与他的名字很一致:和蔼、良善。高中课堂、课下时,我从未见过和良动怒、置气。

我记得他某一天偶然提了一句之前的自己,说年轻的时候脾气并不好,现在养气的功夫提升了,也就很少发火。对此,我觉得他还是谦虚了——“很少”的频率应该降得更低一些,因为我们所处的十班,课堂纪律挺差的,到了高三还没改进……

大家对于上课讲话的同学,往根源上找原因是“欺软怕硬”,“个人对课程不感兴趣”这都得往后排。和良不对同学大声训斥,在某些人看来反而是一种纵容,“好欺负”的表现……别以为市内第一的高中,它的学生就个个品学兼优、让人挑不出毛病。

品学兼优都是相对的,学校的标准要求也不尽相同。我不能要求那些人做什么,因为我没那份权利,那时有比我更心无旁骛的人,我就不能把考试不尽我意的责任,全部推到他们不遵守课堂纪律的身上。但相应地,我对他们显然也不会抱有什么好感……

还是说回和良吧,他是一位老者,具体年纪没具体问清,是教过我的老师中,无论辅导班还是学校里,年纪最大的一位。因为我从小是被爷爷奶奶带大的,那时爸妈忙着上班,爷爷对我又是那种和蔼而不溺爱,加上中等身高,偏瘦的形象……所以我对隔代的长辈有很自然的亲切感。对和良也是一样:敬重,想学好他教的东西。

但这也是我高三最大的苦恼,人都说“勤能补拙”,说到底是用时间换进步,间接地说明了一个残酷的事实:天赋是确实存在的。有时会因此感到无奈、无力,但作为学生,在高三的大环境下,又不能自我放弃……

现实里,我的数学真正出现危机的苗头,还不是高中,而是初三上学期。当时的我因为目标很明确,所以方向也更纯粹、唯一,也没有太多让我分心的事情。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的数学成绩却连续两次跌穿90……

按比例来算的话,120的96就相当于百分制的八十,我在中学时期给自己定的“优良”的最低标准。而在一年内中考的关键时点上,我居然连着两次“滑铁卢”,陈老师的批评倒是“雨点小”,而且听不到啥雷声,但被老妈喷了个狗血淋头之外,我少有地内心没有一点驳斥她的想法。

那时我还没往深处去想,认为自己的大方向没错,需要做的只是强化训练(刷题)、小心谨慎,于是就报了大帅的辅导班,灌点好方法进脑子,结果第三次考试就立竿见影,基本恢复到108往上的水平线,一直维持到中考。

是的,当时没有深挖原因,在高中再想像初三那年那样,报个辅导班强行往上拔一下,已经不可能那么轻松了——课程的难易度先不说,关键是数量的问题。

初中只露了数学一门的破绽,漏洞还不大,及时补了就完事了;但高三,除了成绩不稳定,导致大学目标无法明确的心理压力,数学要报补习班,英语……一半可以说是兴趣爱好吧,况且我想的最遥远的规划就是出国读研,英语底子是肯定要的。

物理我在泽浪的“师傅”——刘女神麾下上补习班,比起学科兴趣,刘女神的人格魅力、她散发的气场才是促使我保持兴趣、更加认真学习物理的原因……听起来有点本末倒置的意思是吧?但这个原因也是至少占50%。没办法,那时我的思维模式就是感性大于理性……

至于化学和生物,我总不能把课余时间都排满吧?物极必反的道理谁都懂,塞知识也要留时间消化不是?我的骄傲、对任课老师的青睐、最次也是心疼父母的开销,也让我下了自己花功夫,保平均争突破的信念。

但在数学上……我觉得自己真有点对不住喜欢和蔼爷爷的态度,和良的教学方式,我是真不适应啊……

真不能说和良讲课不到位:要点该提的都提了,难点不管我们主动提出,还是不懂装懂,如果台下有犹豫、稍长的尴尬,作为任教时间较长的老师,不用猜他都知道:需要再讲一遍。他就会耐心地重复一次。说和良不是好老师,谁都不会同意……

问题真出在我身上。

由于年龄段的问题,和良的认真态度比饶老师更强——“弱”指的是泽浪还时不时在讲课内容中插几个比喻的段子,虽然有点尬,但起码意思到了,同学们更容易接受;而“强”如和良,诚然,讲的都是干货,实用的东西,但……这就像吃压缩饼干,能量的确很高,很抗饿,有人干啃好几块都不成问题,但有人就是一定要就水才能咽下去,不然一块都吃不进——一个道理,而我,不幸地,是没有喝的就难以下咽的那种类型。

没有玩笑话,形式贼传统,该教的都说了,完全是“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的模式……当然,课下提问,和良肯定是不吝指点的,但核心看个人的态度、悟性,能不能耐住性子“钻进去”、“沉下来”……

所以在后面,我自觉很对不起和良。他的风格……用“一视同仁”来理解应该很合适:不会在课上表现出对某一群同学的偏爱、嫌恶,典型的对事不对人。但我对这类少互动、一板一眼的教学——和良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就像大学中的老教师,最初是敬重,后面因为该科成绩不怎么争气,就由“敬重”变成了“敬畏”。对学科学习多少是有影响的……

明明是我喜欢的老爷子,却迟迟不能以学生的方式回应他默默的期待,是我不小的遗憾。

“认真听高中解几的重难点吧……”比起解析几何里,图形与方程结合的实打实的运算,我更喜欢立体几何的空间感和证明过程……因为少计算啊!不能迅速地找到巧妙的计算方法,就只能硬着头皮走一步看一步地算,就容易算错,验算之后又得花时间看是哪一步错了,推倒这之后的步骤重来。

这种题在考试中出现得多了,自然就出现写不完的现象——我必须忍受住对自己内心的谴责,一边努力。锻炼意志的机会也太多了吧……

于是,除了体育课打打篮球、羽毛球,出会儿汗,喊几嗓子发泄一下,于我而言第二大放松时刻,就是上生物课的时候……

思想摆正啊,别一个个对我整那些lsp的表情、眼神……我可是镜水先生,即便修行还达不到最高要求,起码现在我的眼中,生物课本上,引男生怪叫,女生红脸的两性生理结构图,还真不如那副日后在网上流传度甚高的“蛋白质女王”辣眼睛——是辣眼睛而不是想歪哦。至于为什么……

我只能说,懂的自然懂好吧?这级别的说法都不能算谜语。

“孩儿们,今天……”或者连简单的铺垫干脆都省掉,直奔主题:“减数分裂的过程,我们再捋一遍,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配合,在遗传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的图,拜托大家记好,不要混淆了……”

还没等自己走上讲台,一进教室门,吕老师就开始了,中气十足的声音,演说式的风格,时不时讲到要点拍两下讲台……如此紧凑的节奏,课上讲话声都少了很多,这算是吉总的一大魅力了。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