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 > 浪漫青春 > 吾号镜水

28.不是让我背锅但就挺像的(大章求收)

吾号镜水

  

“哈?要我和肖宇航也参加演出?!”

我听了琛哥的提案,不仅是懵逼、“Are you kidding me”的反应,是我自己觉得……

“你确定不是让我们上台出洋相,然后因为我和肖的原因,五班这次表演宣告翻车,我和肖背锅?”

虽然我认为琛哥不是那种阴损的人……而且阴损也不至于一上来就“明牌”——挖个坑连面上的杂草都懒得铺一层,这……到底是我傻还是琛哥蠢?

春哥or蠢哥?

“想哪儿去了?我是哪种人吗?让你们在年级活动上出丑难堪,对我有什么好处吗?”

我刚才的语气是半开玩笑、没太认真的,琛哥也没认为我是在责问他,向我解释。

“配乐的人数还是有点少了……”

姑且不谈我们这次选曲的弊端——流行歌曲多数就不适合合唱,人数当然没有其他班多了。既然节目报上去了,班上会乐器、报名参加的人相比别的班,倒也不算寒酸,基本的阵容骨架还是有的。

于是我在脑子里快速捋顺逻辑。

“你不会是想着到时自己一人弹吉他,琴声有点单调,所以找我和肖宇航……指弹一波,你用扫弦,增加一下吉他伴奏的层次感?”

琛哥露出一个“还是镜水懂我”的笑容,打了个响指。

“Bingo,就是这个意思。”

“这是《东风破》的吉他曲谱,你可以先看看。”

我从琛哥手上接过谱子,练了有一个月的琴,虽然一些乐理知识,我该不懂的还是不懂,但至少和弦的摁法……

《东风破》的原版中,和弦虽然多,但既然是为了凸显吉他声音的层次感,琛哥在指弹的“53231323”——最简单的拨弦方式上,帮我们删减了几个和弦,让我和肖的操作模式……和“复读机”没啥区别。

主歌和副歌都有旋律重复(相似)的部分,可以合二为一,用同一个和弦嘛。这样既增加了人数,又不会让我和肖宇航这两个初学者简化了任务,不至于现场出洋相。

“再不济临场忘了对应的和弦,也不用慌乱嘛。”琛哥突然露出十分鸡贼的笑容……“只要跟着节奏,右手随便摁两个你们现在熟悉的和弦,左手搭在弦上做做53231323的样子,你们到时候肯定不会上台坐到第一排,有我们给你俩挡着视线,加上观众肯定会把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在主唱身上……”

布拉布拉一大通,说服效果还挺好,真有一种“我竟无言以对”的感觉。本来按照佛系的态度,或者直接是“作壁上观”,同学之间的官方活动邀请,肯定没有班主任找你约谈来得硬核……

但在某些场合下,“请求”比“要求”更不好拒绝……好吧说穿了我就不是一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铁石心肠的人。继琛哥拉拢,其他伴奏的同志、两位主唱也纷纷开口,我就更不好驳他们的脸面了。

“行吧,那我就不要脸地当一回混子了,啊,拉上肖的事情还是等你们练习完了,琛哥你亲口说,我不做那个恶人。”

“那你得在场,不然我一个人说服不了肖的……”

“呵,信你个鬼,还不是想暗示肖宇航我已经上了贼船,拖他下水多少有我一份‘功劳’,然后仇恨值就不会一个人全担了。”

“可恶,镜水脑子怎么转得这么快……”

那场表演对于我和肖宇航来说,算是有惊无险吧,flag还是阴魂不散的——失误了两处,好在没影响到全局,不然真要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的话,我作为混子对作品本身帮助不大,反而要内疚好一段时间,说不定还会成为班里人课间的谈资。

那我就自闭了呀。

之后的不久,我就放弃了学吉他。这段《东风破》的练习的过程中,我内心的感触,是很大一部分促使我放弃的理由。

先是学习乐理知识没有天分……或者都能直接说“迟钝”的程度了。我的内心当然有一段时间在放弃与否的选择上为难、纠结——毕竟母亲对我这次心血来潮的冲动,“不支持”的成分肯定居多的,哪怕最终同意了,那也是少数服从多数的结果。

要是半途而废,自己打自己脸不说,老妈是绝对不会放过这个“不学了就一门心思搞功课”的绝佳说教机会的——想想都觉得讨厌。

但除了物理上的痛感,乐器学习热度减退之后的“熬炼”,时间与进步不成正比的自我怀疑……我的初中生活是相对轻快的,而正因如此,我其实没有一个很固定的时间安排——也就是说心里那根细绳时绷时松,在这之上只是加了一个课外活动,我就有点手忙脚乱的意思。

这让我有种挫败感:兴趣爱好得从小培养,长辈的经验还是基本不会错的。不是没有个例,“轴”、“叛逆”如果变成恒心、有毅力,那结果肯定是好的……

嘛,只能事后自我检讨:剃头挑子一头热,没有做充分的考量加上确实有自我膨胀的成分……

“花钱买教训”,只能这么宽慰自己了。“半途而废”的评断有些偏颇了,我关注的点是在“三思而行”,和压住自己膨胀的“自信”——毕竟这和我“镜水”的理念相冲。

把握好“自信”和“自负”之间的度,也是我在别人眼里搏一个好形象的关键——张弛有度,也不容易翻皮水。

嗯,这不就切身悟道了吗?这么一想,学吉他的学费花在感悟人生道理上面……不仅不亏,甚至还有、小赚?

嗯,这就是我和琛哥交流最频繁的时期了,还奠基了我和肖的来往,肿哥也是F6的一员,初二相当于是提前接触。就凭这两重关系……的牵线人(虽然不是琛哥有意做局撮合),加上琛哥的交际能力,我是十分乐意结交这个朋友的。

到了高中,不在一个班,接触的机会变少,但即便如此,琛哥也是我在高中时期交流最多的外班哥们。

这段话你们乍一听,似乎会有不对味的感觉是吧——说话都自相矛盾,刚才都说了不在一个班,接触机会不多,怎么最后又来一句“交流最多”?

不是逻辑混乱,难道是自曝一波——高中的我比初中更“孤僻”?

意思应该是这样的:高一高二,因为我自身的性格使然,我和外班同学——哪怕是初中同班同学——交流都很少。反而到了高二下学期,包括现在的高三,我有主动找到琛哥谈心、短暂放空的一段时期。

在经过接近两年的检验……emm,也许还要加上初中三年,共计五年的检验,告诉琛哥,也是告诉他家人:不是中国应试教育的好苗子。

态度是端正的,该认真、该用功的地方并不划水,但……模糊的说辞只能是“天赋不够”,“勤能补拙”也不能补太多吧?不然会恶性循环的。

于是,抛开个人情感的因素,琛哥和伍行健都选择出国读大学,核心理由都一样,我就不好直接说出口了,家里有点矿倒是说说无妨,毕竟在初中就有不少人调侃琛哥“土豪”,出国留学需要家庭一笔不菲的开支,但对于琛哥,应该不成问题。

而决定出国之后,学校内的课业压力就减轻了不少。而某天中午,我同肖从师大南路的方向回家,居然瞥见琛哥……拎着已经买好的餐盒,走进了沿路的一个小区?!

我和肖宇航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神里读到一份惊讶。

初中的时候,虽然不清楚琛哥家到底住哪儿,但肯定不会是师大的学区房——否则一帮人不得拥到琛哥家里开party啊?

下午,我在走廊上碰到琛哥,说起中午的事情……

“什么我爸妈为了我特地买了个学区房,家里有矿也经不起这样折腾啊。”

琛哥说,在决定出国读大学,准备考托福之后,父母就在师大南路的一个小区里,租了一间房子,供他中午休息、复习英语……

“有空的话可以过来玩啊,中午都一个人呆在家里,还挺无聊的,多个人聊聊天也不错啊。”

嗯,虽然不是买了学区房哈,但想到它的作用……大部分时间只是用于琛哥一个人午休,也许个别情况是晚上父母到家。但一天中的一半以上时间,房子都是无人状态,按租住的利用率来看,这绝不能算“划得来”。

果然是有钱银吗,任性一点完全ojbk,我这波吐槽绵软无力,并不只有“琛哥是我好友,所以我不好重喷他”这层因素在……

我之前应邀去他中午落脚的地方“视察”了一番(官方吐槽:要点face?没、b数?),我吐槽自己近期考试成绩不稳定,但总分排名就上不去——也就是之前说的三上三下的节奏;琛哥则是苦恼自己语言天赋不足、前几年没有提前定好出国读本科的计划,导致现在单科的压力也不比高考生六科全面开花小多少。

但……少有人会把这些说给别人听。

就算是好朋友,大家现在这年纪,想的总是分享快乐的东西,虽说“难过的事情分享给朋友,自己难过的心情就会减半”,但大多数情况,这个场景发生的前提是:朋友要主动提出,愿意倾听。

在这之上,可能还有自己的难言之隐,也可能心态上带着青春期的矫情,或者说“朋友为我着想,我也不能一味去依赖他”,想着想着就变成“还是自己慢慢消化吧,说不定触动了他最近的难处,把友人带崩了,那我反而更自责”——这种想法,有时反而让你的朋友尴尬、不舒服;如果你察言观色的能力不强,或者第六感迟钝,你的友人掩藏了尴尬,而你还在沾沾自喜:他不用为我担心,影响心情了,我做得不对吗?

你都给自己打问号了,还得意什么呢?

人与人交往从来没有固定的模版、套路,不是机械地照搬,就一定能找到真心的朋友。所幸,我和琛哥都能从午休的闲聊中、安卓系统下载盗版口袋妖怪游戏的娱乐中……求得暂时的放松,满足。所以在我的心里,琛哥这份友谊有着很特殊的地位。

明知他家境富裕,但自己完全不往那方面想——想着步入社会能靠他的能力、人脉关系,能否帮助自己更上层楼。学生时代的友谊,人们总说它长久,它纯粹,依据大概就是我的这份心情吧。

“先到我家来一趟吧,你新三英语课本记的笔记我抄了快一半了,你说明天的课,等放假结束开学,你再把书借我一次。”

“啊……开学出成绩,到时我就不一定记得,毕竟烦心事多了,还得背一本这么厚的书。”

“那就拜拜了,快走吧镜水,我还巴不得你的书留在我这,我之前问你要不要那间房的钥匙你又不接……再说,你的成绩能有我烂?”

“你不能考试之前就把书带来吗?”

“我又不知道你考场,来校门口堵你都差点失败……”

“好了好了走吧,别人看我们这边就像在看二傻子……”

“谁刚才说话声大?”

“你。”

“放p……”

嗯,旁人那种眼神更明显了……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