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 > 浪漫青春 > 吾号镜水

16.敬重的老者

吾号镜水

  

外公这边,外婆是性格平和好说话,至于外公,由于我的父辈一代只有我母亲和小姨,嫡亲血脉里没有男性,大概是因为这样,外公对我格外地亲近,加上小时候在爷爷奶奶家中长大,一般周末的时候,老妈才会带我见外公外婆。他们对我宠爱有加,也很正常……

外公并不是溺爱我,虽然我打小偏内向,不会出现吵着闹着要买玩具、上街买吃的,就是提要求也从不过分,所以我不曾见过外公在我这里表现得为难、拒绝——从绝对客观的角度出发,可能还不好就“是否溺爱”做判断。但我可以补充一个条件,至少在我看来挺关键。

虽然母方的家庭成员组成是阴盛阳衰,但在我眼中,外公不能说是一个重男轻女的长辈。聊到这儿或许有杠精不信:就算那时候,城里人的思想要比乡下人要开明一些,那也只是“一些”而已,你家母亲、小姨虽然不至于被弃养那么悲惨,但想来,获得的关爱也不会很多,比放养状态好一点罢了……

但我要是说,我妈小时候得过败血症呢?

你们想想当时的医疗条件,再想想,在没有医疗保险的情况下,这种大病能对一个普通城市家庭带来多大的生活压力?母亲当时不是菌血症,而是脓毒血症——据她自己和外婆告诉我,当时母亲发高烧,表皮脓肿,意识模糊,如果病情再加重,可以说是一只脚踏进鬼门关了……

毕竟后面我度娘了解一下,败血症的病死率有30%-40%,而且以老人、儿童病死率较高。事后看来,别人可能会说,我母亲福大命大,但这之前,肯定需要药物治疗的。

免疫球蛋白、抗菌的药物联合治疗,不仅剂量要给足,重要的是疗程要长,症状消除后还需持续给药抑制,防止复发。我没有对这种事情刨根问底,所以了解得不深,但从老妈口中得知:当时外公外婆加到一起的一个月工资,才勉强够用母亲一个疗程的费用。

意思就是肯定要贴钱的,据外婆说,当时母亲痊愈出院,积蓄几乎掏空。外婆的性格绵柔,当然是请假照顾母亲,而外公……

他在那段时间赚钱,尽力弥补家里的亏空。也是我对外公心生敬意的一点:毕竟血浓于水,在钱财和人命、物质或情义的选择上,外公的毫不犹豫是让我敬重的。

由此来看,外公对我的宠爱有加,隔代亲的因素,我觉得反倒要比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来得更大一些。

爷爷则不同,按照老爸之前对他多次出于好奇心的询问,老爷子可能其中一两次回答得比较模糊不清,或许也是他印象有些久远,记不得很详细有一定的关系——老爸结合爷爷当时的口述,以及把爷爷那一辈的教育模式,类比到70、80年代左右的时间,在我向老爸问出相似的问题时,给到的答案是这样的……

“因为当时的学历比较复杂,只能类比着和你解释个大概。”老爸一上来就抛给我一个听着有点懵的生词,“你老爷爷一开始是从高xiao毕业的……”

我第一反应是“高校”,还以为是类似大专、中专院校的那种学校毕业的,哪曾想老爸似乎早就知道我会往这个方向去思考,接着说。

“是高小,小学的小。”

哈?!我当时就是“我人傻了”的表情,我自己都能想象到脸上的神情——得多么懵逼。

挺不可思议的,毕竟没见识过这种学校。据爷爷的口述,老爸自行的分析,高小,高等小学,意义就挺像“少年班”:一至三年级,就相当于学完小学六年,而从第四年开始,学生就可以正常毕业了。

高小的四到六年级,学的东西就相当于初中水平的知识,爷爷是在五年级学了大半,还没升最后一学年的情况下毕业了。

“小学的知识可以说应该是硬塞学生脑子里的,不过小学水平的东西,问题不大。”老爸是这么分析的,“而从四年级开始,就开始学初中水平的知识,越往后面,甚至都有高中性质的东西……”

不是吹牛啊,虽然我一开始听到这些,包括老爸当时亲口表示,他刚开始也有怀疑。但我接着往后听的过程中,觉得一些疑惑的点也是能解释得通的。

知识的量虽然删减、压缩,还是扩容很多的,但时间是固定不动的——你总不能指望一个13岁左右的孩子,高小毕业就直接去打工吧?

爷爷当时去了技校,这次是学满年份毕业……

“学的是机械制图和管理相关的专业。”

老爸就这一点还跟我说了个笑话:他小时候的美术课,画画没天分,总叫爷爷帮忙。如果老师的任务是画兔子,那完犊子,全军覆没;但要画个桌子椅子啥的,爷爷能画出花来……咳咳,说的是对那些横平竖直的线条比较拿手,还能像画素描那样勾些阴影出来,看上去就有立体感。

而且……“既然是学机械制图,像是几何的三视图、工厂中一些零部件(球体、螺母……)的相应计算,还有物理的一些知识也会用到吧?”老爸如是说道。

“虽然你爷爷后期学的东西肯定偏专业,所以真正的知识储备量……大概也就是现在中专毕业的水平,在他那个年代算不错的文化水平了。”

这我信,无论是我记忆中,和爷爷交流的过程中,他的谈吐……谈不上博学、睿智吧,毕竟他和我交流用的是家乡话居多,文化水平和我现学的知识,接轨的部分不算多,何况他年岁也高,忘记的成分也多。但他少有发脾气的时候,说话不紧不慢,给人一种性格、涵养到位的老人形象。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什么年龄段学什么知识,我现在是老年人,读读报纸,看看新闻,不至于和社会脱轨得太严重。”这是有一次,爷爷和我说的话。也是从这句话中,我感悟到一层道理……

“学历当然重要,但学习力才是一个人未来能走多远的重中之重。”

总结到道理的高度之后,会发觉爷爷还是老了,跟不太上时代的节奏。虽然关注社会时事,心中有自己的见解;生活中也与人交际,和奶奶同去买菜,也是对柴米油盐不陌生。要是谈到智能手机、电脑,他们还是一脸懵的,这算是他们真正的代沟,但我是真的很敬重、喜欢爷爷。不光有隔代亲的血脉亲情,就冲那句“学无止境”,我就是他铁粉了。

不断长大的过程中,通过一些零散的信息拼凑、完善他的形象:退休之前是印刷厂高层,还和一位同层级的人竞争过厂长……虽然没争过;年轻时候还因为工作需要,出过国门,对于德国的工业水平、人们严谨务实的精神记忆深刻……

回头想想“爷爷”的形象塑造,也就不觉得奇怪,或是有对家里人吹牛的必要性了。他在我看来是矛盾的:以往的人生经历,亲身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但所处年代、家庭出身……种种因素叠加,他不能说是“固执”、“守旧”,但的确是缺乏创新、打破现有步调的魄力和信心。

“胆小就过了,说是谨慎应该比较恰当。”这一点可以在他退休不久到目前为止——这大概十余年的时间去佐证。

是的,只需印证一个性格就够了,有没有感觉很神奇?这我后面会有机会讲到的,毕竟这个说法还挺搔人好奇心的,我觉得自己的性格也像爷爷的成分多一些,反而不太像老爸。(官方吐槽:知道撩人好奇心还不赶快说,你是真的苟……)

爷爷结束我饭后去向的话题,老爸为避免冷场,和爷爷聊起最近的国际新闻,因为吃过午饭,马上就是央视的午间新闻时间,话题延伸性更强。而在奶奶收拾桌子、回厨房洗碗,老妈陪着奶奶聊天,我也没有立刻开始写难度大都简易的作业。

我可不像毛爷爷那样,能在菜市场附近看书,思维不受干扰(就是不知道可信度有多高……),我在附近有人说话的环境中,很难集中精神完成某件事,强行写作业也不是不可以,但进度会呈几何倍数地……放慢。就是不清楚别人……比方说真学霸,他们会不会有这种能力(心无旁骛)?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

“还是旁听父子俩侃大山吧。”这就挺像“观棋不语”的情况,见识不如两位“棋手”,就最好不要随便吱声。先积累经验,听他们讲述,在搭好基部的同时,心里有小问题的快速判断,在后面的聊天中得到对错的验证——这也是获得成长的一个途径嘛,我这么想着。

大概1点不到,爸妈回家,爷爷奶奶准备午休,屋内安静不少,我这时就能沉下心来写写作业了。一个小时后,见房间里爷爷奶奶还没睡醒,也是日常老节奏了,就不用打招呼,关大门尽量声音放轻一些……骑车挎包叫肖宇航下楼,两人结伴去打球,当然了,主要目的(乐趣)还是狙击刘氏父子兵……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