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男生 > 悬疑灵异 > 盖棺莫定论

第一章 古怪日记

盖棺莫定论

  

“20XX年7月1日

今天,我来到二号教学楼,三层的楼梯拐角那里,似乎有我要的东西......

20XX年7月3日

苦苦地搜寻之后,我终于在一节台阶下找到了一个密码箱,可我好像忘了密码......

20XX年7月4日

一晚上的思考后,我隐约记起,密码,与门口小卖部的开放时间有关......”

你也许不敢看《电锯惊魂》、《异次元杀阵》,更没有经历过绑架,但你一定看过魔术大师们表演的极限逃生。

没有人会否认,被困在一个绝境中,运用自己的智慧,最终逃出生天是一件很刺激的事,但也没有人会否认,这很危险。

在这种环境下,密室逃脱类游戏应运而生。

紧张刺激、没有危险、娱乐性强,除了昂贵的价格之外,这简直是一件完美的娱乐方式。

只可惜,光是这一样缺点,就令不少生活并不富裕的青少年望而却步。好在,人类的优点,亦或者说是商人的优点,就在于把握时机。

其实,如果你玩过这种游戏,就会发现:这类游戏无非就是几条线索,一个故事,再加上几道并不高明的机关。

机关的确难办,但另外两个条件完全难不倒一个想要赚钱的人。一个天生贫穷却不甘任命的普通人,一个有才华有天赋的可怜人。

王栋就是这样的人。

在这个繁华的大都市中,钱虽不是万能的,但却是绝对必要的。因此,身为一所高中的小卖铺老板的儿子,他即使有着和学生们相仿的年龄,却没有那个上学的命。

他虽不渴望学习,却也有着一颗成大业的心。每当替父亲值班时,他看到来来往往的学生们笑着谈天说地,聊着自己的胸中大志,心中不免有些苦涩。

他知道,自己这种人,得不到教育,这辈子也许就这能帮着父亲算算账,而这些,小学的水平就足够了。

王栋年级虽小,却比同龄人成熟得多。因此他从没有质问过父亲,更没有开口提出过要上学。他知道,这个憨厚老实的中年男人,是愿意为他付出一切的。

他不愿看到他为难。

好在,这个脑袋并不怎么灵光的父亲,生出了一个天才儿子。

王栋很聪明。他的身体虽然被困在这个小小的商店,但心却一直没有变。

他想赚钱。想靠自己的双手赚钱。

现在,这无疑是个机会。

奖品很简单,作为一个在小卖部工作的人,他最不缺的就是小礼品,再者说,那些人在乎的也并不是这个。

他们在乎的是游戏过程。

因此,所谓的线索就很重要。

王栋思来想去,还是决定以日记的形式做线索。

制造一个“死者”,将其生前的日记买给同学们,通过一个个谜题指引着他们在学校的各个角落寻找线索,最终找到自己提前放在那里的宝藏。

这并不是个美差,因为这一切都需要一个精明的大脑,一般人很难做到。

但王栋不一样。他自幼就喜欢看书。尤其是那些破案的书。

无论是远在英国的阿瑟柯南道尔,还是身处亚洲的蔡骏、东野圭吾。只要是悬疑小说作者,他都愿意拜读一下其作品。

喜欢看书的人,一定不会讨厌创作。

相反,他们往往喜欢创作,喜欢那种将心中想法从指尖流出的感觉。他们同样渴望有一天成为自己喜欢的作者那样的大师。

这样的人,口才也往往不会太差。

因此,他的日记一经问世,就受到学生们的哄抢。

起初,大家只是抱着打发时间的心态买来看看,毕竟价格很便宜——至少比一次密室逃脱游戏要便宜的多。

但随着游戏的进行,同学们逐渐发现了它的乐趣。

这个日记的作者似乎很有文采,他的线索有时是一首小诗,有时是一段英文,但不管是什么,当你猜出谜底时,都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快意。

这不能不被称为是一种本事。

更何况,这个本事,来自校园小卖部老板的儿子。

王栋仿佛一夜成名。

小卖部的老板坐在家中唯一一把昂贵的物件——摇椅上,缓缓地吐着烟圈,看着自己的儿子。他一直觉得自己对不起他,他的母亲在生完他之后不久就去世了,自己这么久也没有想着续个弦,这孩子从小就没有母亲。

他只恨自己也不中用,打拼了半辈子也顶多算是到了个大城市,挣的钱勉强能够养家糊口,甚至连给儿子交学费的能力都没有。

更令人难受的是,这孩子偏偏懂事得可怕。

他哪怕是瞪他一眼,顶撞他一句,他的心里都会好受一些,但他什么都知道,什么都不埋怨。

现如今,这孩子竟想出这样一个法子,开始自己挣钱了。

看着他坐在饭桌前认真地写着东西,自己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帮助他,只能在旁边为他扇着扇子,在他打哈欠的时候送上一杯热茶。

不得不说,这孩子真是他的骄傲。

想到这里,店老板眼中流露出一丝幸福。

现在,每当小卖部开张,总会有几个学生抢着问有没有新的日记发售,即使没有,也要问问王栋有咩有新的灵感。就连几个漂亮的女生,买东西的时候也都不免多看他一眼。

王栋喜欢这种感觉。

没有人讨厌被人关注的感觉。

话虽如此,王栋却也有着自己的烦恼。

他虽是个天生的写手,却不是一个一流的作家。

谁都有江郎才尽的时候。

他的灵感已逐渐枯竭。

作为反馈,小卖部的日记卖的越来越贵。起初还是几块几块地上涨,接着变成了几十块,很快,价格就超过了真正的密室逃脱类游戏。

然而,人们对它的热情并没有因此消失,反而为这几本稀有的日记更加疯狂。谁也不知道哪本是最后一本。

能上得起这所学校的,没有几个穷人。

李源或许就是其中一个。他家里绝不算是富裕。在这个半封闭式的校园中,他每个月的钱只够交饭费,余下的仅仅可以买些文具。

就在小卖部刚刚推出日记时,他还用攒了几个月钱买了一本,的确很有意思。

他很快就爱上了这种感觉。

但是显然,他支付不起这种感觉。

好在,他所图的只是寻宝的乐趣,而不是最后的奖品。

因此,他开始图谋那些被人用过的日记。这也许不够新鲜,但足够有趣。

幸运的是,同学们都知道他的窘迫家境,也乐得干些善事。

一个未经世事的在校学生,一个久经社会的穷苦少年。李源和王栋,这两人本无任何交集。只因一人喜欢创作,而另一个人愿意欣赏。

俞伯牙和钟子期也许就是这样相识的。

说到底,这高山流水的友情,本来不该在两人之间产生,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要从一本日记说起。

伯牙,呸,王栋的第一本日记,就是由李源买下的。他也不知道自己攒了这么长时间的钱,为什么要买下这本看似无用的小书。也许是他看到了王栋希冀的目光,也许是他突然想买一本推理小说,而这本显然便宜得多,当然,最有可能的,是他脑子抽了。

这也许就是传说中的鬼使神差了。

李源虽然没钱,但他的朋友并不少,这种人不能用钱为自己打开道路,自然就只能靠嘴。

好在他的嘴比较管用。

和王栋的嘴一样。

他们无疑是一对天生的好朋友。如今好朋友陷入了困境,李源不能眼看着。

但他更不能资金帮助。他只能给他更多的鼓励。

这天,放学后两人又聚在食堂里边吃面边聊天。

“就你新写的那个故事,还挺吓人的,真不知道你脑子里装的都是什么,怎么想出来的!”

“哪个啊?”王栋自然知道李源的日记都是怎么来的,他嘴里正塞着半个鸡蛋,说话也比较含糊,只能简单地蹦出几个字。

“就是那个死了女儿的母亲啊,你说你也没妈,怎么想出来......”李源自知失语,连忙道歉,“我、我不是那个意思啊,抱歉呐。”

然而,道歉似乎已经晚了,王栋放下筷子,死死地盯着李源,眼神纳罕又迷茫,但唯独少了愤怒。

李源还想说些什么弥补一下,却突听得王栋说道:“我没有写过这种东西啊?”

“什么?”李源也有些纳闷了。

“你知道的,我写的日记里面很少涉及到女人,毕竟我接触的少......”

话音刚落,李源也陷入了思考,的确,这个文笔和故事架构都很像是出自王栋之手,唯独是语言方面,这种细腻的文字确实不像是这个糙汉子能自己琢磨出的。

“那、那不是你的话,还能使谁呢?”李源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有人也在利用这种方式来赚钱,但会是谁要抢一个学校小卖部的生意呢?

王东突然问道:“你那本日记是怎么来的?”

李源猛然间想到,自己的日记都是从同学那里买来的二手货,同学们照顾他的面子,都是收一些成本价,从来没有白送给他的。

而这本日记,似乎一大早,就出现在了他的桌洞里。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