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 > 同人衍生 > 战斗位置:无限制

扶桑级战列舰

战斗位置:无限制

  

扶桑级(Fuso)战列舰在其服役生涯中一共经历了3次现代化改装。1923年开始在主桅安装各种射击指挥及观测设施。1930年开始的改造工程中重点更新动力装置和加强防御系统,提高主炮仰角,改建结构复杂而细长的塔式舰桥,装备了水上飞机和弹射器。完工后两舰开始有明显的差异(如3号主炮炮塔朝向相反,两舰的飞机弹射器位置、舰桥也不相同)。1936年华盛顿海军条约到期,日本海军开始对扶桑级进行再次改造,将舰体艉部延长减少航行阻力,并强化防空火力。

由于是日本海军第一次尝试自行设计建造无畏级战列舰,扶桑级整体布局、建造技术以及经验不足,整体而言并不理想。主炮布局造成了军舰设计上的诸多问题:需要重装甲带防御部分延伸过长,可改造空间狭窄,而且火炮射击时会对上层建筑的产生冲击以及相互干扰,主炮齐射时炮**风会覆盖全舰。所以该级计划中三、四号舰修改设计,将舰体中部两座炮塔也改为背负式,成为伊势级战列舰。

扶桑级战列舰是旧日本海军八八舰队计划的一部分。1911年日本批准“第三期海军舰艇扩张计划”中的“第三号战舰”(扶桑号)的建造计划,由于财政原因的拖延,到1913年才陆续批准了第四号(山城号)到第六号的建造计划。扶桑级战列舰是当时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战列舰。扶桑级的舰体参考金刚级战列巡洋舰改进,装甲防护比金刚级增强,但整体防护水平仍嫌薄弱。扶桑号于1912年3月开工,是旧日本海军历史上第2艘以“扶桑”命名的战舰。1915年11月扶桑号完工服役,该级二号舰山城号1913年11月动工,到1917年3月完工服役。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因为航速的限制,均长期在泊地待机。曾经作为舰载机空袭练习的靶舰。1944年10月两艘扶桑级战舰一同参加莱特湾海战,执行“捷号作战”,10月25日凌晨在进入苏里高海峡时,扶桑号被鱼雷击中发生爆炸后舰体断裂沉没,山城号与美军战列舰发生炮战后沉没。

6座双联装356毫米舰载炮、16门152毫米副炮、4门76毫米高射炮。

现代化改装:增加8座双联装127毫米高射炮、增加16座双联装25毫米高射炮。

上一章 目录